文学骑士-你身边的文学乐园

省试湘灵鼓瑟古诗鉴赏视频【优选52句】

目录: 励志句子 2024-02-25 04:30:07 网络整理

1、是曲终人散

2、这句话也暗含了乐曲的生动美妙和演奏者的高超技艺,打动了欣赏者,欣赏者和这乐曲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,进入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。仿佛自己就是乐曲中所要表达的人,所以才有了再听已是曲中人的感觉。

3、不是“曲终散”,是“曲终人散”。

4、出自唐代钱起的《省试湘灵鼓瑟》

5、别绪静愔愔,牵愁暗入心。

6、第二部分(第4—12段):运用多种论证方法,从不同方面论证“无言之美”。

7、意思是万事万物都有消亡的一刻,曲子停息了。人也就都散了。或比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。

8、第一部分(第1—3段):引出论题:生活中充满“无言之美”。

9、⑤在上等文学作品中--尤其在诗词中--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都可以看见。譬如陶渊明的《时运》,“有风自南,翼彼新苗”,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,然而玩味起来,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,令人心旷神怡。钱起的《省试湘灵鼓瑟》末二句,“曲终人不见,江上数峰青”,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,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。此外像陈子昂的《幽州台怀古》:“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,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泪下!”李白的《怨情》:“美人卷珠帘,深坐颦蛾眉。但见泪痕湿,不知心恨谁。”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,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,所含蓄的多么深远?

10、出自唐代韩偓《别绪》

11、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,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。接着论证言意关系,并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,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,

12、应该从美术观点去研究。

13、出自唐代孟郊《送淡公》

14、③言所以达意,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。因为言是固定的,有迹象的;意是瞬息万变的,飘渺无踪的。言是散碎的,意是混沌的。言是有限的,意是无限的。以言达意,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,只能得其近似。

15、⑥再就写景说,无论何种境遇,要描写得惟妙惟肖,都要费许多笔墨。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,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,栩栩欲生。譬如杜工部的《后出塞》:“落日照大旗,马鸣风萧萧。平沙列万幕,部伍各见招。中天悬明月,令严夜寂寥。悲笳数声动,壮士惨不骄。”寥寥几句话,把月夜沙场状况写得多么有声有色,然而仔细观察起来,战地情况还有多少为杜工部所未提及。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。

16、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,运用了举例论证,论证了“无言”也能产生美。①以“言尽一切”的相片与“言及部分”的图画相比,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;②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;③从音乐中的“无声胜有声”论证无言之美;④从雕刻艺术的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。

17、①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子贡说:“予欲无言。”子贡就接着问他:“子如不言,则小子何述焉?”孔子说:“天何言哉?四时行焉,百物生焉。天何言哉?”

18、《省试湘灵鼓瑟》

19、出自:初听不知曲中意,再听已是曲中人。

20、作者通过从美术、文学、音乐、雕塑这几个方面来论证无言之美,说明了“说出来的越少,留着不说的越多,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”的道理。告诉人们要从艺术的角度

21、曲中人指的就是仿佛自己就是乐曲中所要表达的人,所以才有了再听已是曲中人的感觉。

22、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,说说你对“无言之美”的感受。

23、答案示例:正如作者探讨文学作品时举的例子,诗歌本是简短的几句话,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。如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,只有短短的十个字,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宽阔宏伟之景,悲凉之意,予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。然而,作者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,悲凉之意,恐怕书万言都难以说尽。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无言之美。

24、高歌谁和余,空谷清音起。

25、这句话的表面上的意思是说:刚开始听乐曲的时候还不知道表达的是什么意思,但是再次欣赏这首乐曲的时候,就已经完全明白了乐曲所表达的意思,被乐曲深深打动,仿佛自己就是乐曲中的人。

26、曲终人散,汉语成语,拼音是qǔzhōngrénsàn。

27、曲终人散,歌唱完了曲子演奏完了,大家也都该离开了。

28、思考探究

29、出自魏晋左思的《招隐二首》

30、“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”,因此难以满足“尽善尽美”的条件。但文学依然有“美”的境界,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,不仅是文学,“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,尽量表现,非唯不能,而且不必”,意思是意志不能也无必要全部清楚地用言语表现出来,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志也能达到美。

31、分析文本的论证思路,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“无言之美”的。

32、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,也无须全然用言表意,即说明有无言之美。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,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、文学的意蕴之美、音乐的无声之美、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来论证。

33、无言之美

34、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“无言”的话题;作者认为要探究“无言”的意蕴,

35、成语释义

36、曲终人散是一个汉语成语,拼音是qǔzhōngrénsàn,鼓瑟之人一曲演罢,听客纷纷离去,江水依旧东流,峰峦叠起青山依旧。意思是万事万物都有消亡的一刻,曲子停息了。人也就都散了。或比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。语出《省试湘灵鼓瑟》。

37、②这段赞美无言的话,应怎样去理解呢?

38、成语出处

39、第三部分(第13段):归纳总结,得出结论:说出来的越少,留着不说的越多,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。

40、④文学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。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,假使能够,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。譬如《论语》,“子在川上曰:‘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!’”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,而“如斯夫”三字更笼统,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。如果说详细一点,孔子也许这样说:“河水滚滚地流去,日夜都是这样,没有一刻停止。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?过去的事物不都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?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!……”但是纵使这样说去,还没有尽意。而比较起来,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”这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!

41、唐代诗人钱起进士试,所作《省试湘灵鼓瑟》诗末二句“曲终人不见,江上数峰青”。

42、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“尽善尽美”的条件,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,能否满足这个条件?若不能达到这个条件,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?

43、后世据此概括出成语“曲终人散”。

44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“无言”也能产生美的?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?

45、作者是如何引出“无言”这一话题的?作者认为“无言”的意蕴,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?

46、出自宋代辛弃疾的《生查子·独游雨岩》

47、苦调凄金石,清音入杳冥。

48、镜浪洗手绿,剡花入心春。

49、关于清音入心的古诗有:

50、非必丝与竹,山水有清音。

51、文章结构

52、⑦流行语中有一句话:“言有尽而意无穷。”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,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。文学之所以美,不仅在有尽之言,而尤在无穷之意

【省试湘灵鼓瑟古诗鉴赏视频【优选52句】】相关文章

展开全文∨

相关推荐

备案号:滇ICP备2023009294号-20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