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学骑士-你身边的文学乐园

从军行古诗王昌龄全诗【精选66句】

目录: 文案摘录 2024-02-25 04:24:03 网络整理

1、唐·王昌龄《从军行》

2、【注释】

3、琵琶起舞换新声,总是关山旧别情。

4、从军行七首·其四

5、破楼兰:借指彻底消灭敌人。楼兰: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,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。

6、玉门山嶂几千重,山北山南总是烽。

7、《从军行》鉴赏

8、野营万里无城郭,雨雪纷纷连大漠。

9、守边将士身经百战,铠甲磨穿,壮志不灭,不打败进犯之敌,誓不返回家乡。

10、青海长云暗雪山,

11、【翻译二】

12、前军夜战洮河北,已报生擒吐谷浑。

13、【出处】《从军行》——唐代:王昌龄

14、穿:磨破。

15、王昌龄(698—756),字少伯,河东晋阳(今山西太原)人。盛唐著名边塞诗人,后人誉为“七绝圣手”。早年贫贱,困于农耕,年近不惑,始中进士。初任秘书省校书郎,又中博学宏辞,授汜水尉,因事贬岭南。与李白、高适、王维、王之涣、岑参等交厚。开元末返长安,改授江宁丞。被谤谪龙标尉。安史乱起,为刺史闾丘所杀。其诗以七绝见长,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,有“诗家夫子王江宁”之誉(亦有“诗家天子王江宁”的说法)。

16、意思是:青海湖上乌云密布,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。边塞古城,玉门雄关,远隔千里,遥遥相望。守边将士身经百战,铠甲磨穿,壮志不灭,不打败进犯之敌,誓不返回家乡。

17、《从军行》创作背景

18、·王昌龄《从军行》

19、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。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

20、明敕星驰封宝剑,辞君一夜取楼兰。

21、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【格律】:○平声●仄声⊙可平可仄△平韵▲仄韵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。○●○○●●○○○○●●○△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○○●●○○●○●○○○●△【注释】:1.青海:指青海湖。2.穿:磨破。3.金甲:铠甲的美称。4.楼兰:汉代西域国名,这里借指敌人。 【参考译文】: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,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。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,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。【作品赏评】: “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”。青海湖上空,长云弥漫;湖的北面,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;越过雪山,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;再往西,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——玉门关。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,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、战斗的典型环境。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,一个概括。 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关呢?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。唐代西、北方的强敌,一是吐蕃,一是突厥。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,一镇兼顾西方、北方两个强敌,主要是防御吐蕃,守护河西走廊。“青海”地区,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;而“玉门关”外,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。 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,而且点出了“孤城”南拒吐蕃,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。这两个方向的强敌,正是戍守“孤城”的将士心之所系,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。与其说,这是将士望中所见,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。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: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,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、责任感,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、艰苦之感,都融合在悲壮、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。  第三、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。“黄沙百战穿金甲”,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。戍边时间之漫长,战事之频繁,战斗之艰苦,敌军之强悍,边地之荒凉,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。“百战”是比较抽象的,冠以“黄沙”二字,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,令人宛见“日暮云沙古战场”的景象;“百战”而至“穿金甲”,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,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“白骨掩蓬蒿”式的壮烈牺牲。但是,金甲尽管磨穿,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,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。 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,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。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,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,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,掷地有声。一二两句,境界阔大,感情悲壮,含蕴丰富;三四两句之间,显然有转折,二句形成鲜明对照。“黄沙”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,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,而不是低沉伤感的。 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,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、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、深沉的誓言,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,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,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,本篇就是一个显例。可以说,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,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。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,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,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。

22、关城榆叶早疏黄,日暮云沙古战场。

23、青海湖上乌云密布,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。边塞古城,玉门雄关,远隔千里,遥遥相望。

24、孤城遥望玉门关。

25、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

26、人依远戍须看火,马踏深山不见踪。

27、黄沙百战穿金甲,

28、孤城:指玉门关,因地广人稀,给人以孤城之感。这句词序倒装,意思是“遥望孤城玉门关”。

29、盛唐时期,国力强盛,君主锐意进取、卫边拓土,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、有所作为。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,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,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、瑰丽壮美的诗篇。《从军行七首》就是王昌龄采用乐府古题写的此类边塞诗。

30、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。

31、行人刁斗风沙暗,公主琵琶幽怨多。

32、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,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,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,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!

33、白日登山望烽火,黄昏饮马傍交河。

34、更吹羌笛关山月,无那金闺万里愁。

35、金甲:战衣,是金属制成的盔甲。

36、《从军行》的意思:

37、玉门关:汉武帝置,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。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。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。

38、“百战”而至“穿金甲”,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,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“白骨掩蓬蒿”式的壮烈牺牲。但是,尽管战甲已经磨破,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,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练中变得更加坚定。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,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们豪壮的壮志誓言!

39、雪山:终年积雪的山,指祁连山。

40、诗意:青海湖上乌云密布,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。边塞古城,玉门雄关,远隔千里,遥遥相望。

41、表请回军掩尘骨,莫教兵士哭龙荒。

42、关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诗句,王昌龄的是《从军行》。

43、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

44、军行》是唐代诗人李白(一说王昌龄)的作品。此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,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、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,热情地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立功的勇敢精神,从侧面反映了诗人欲报效国家,建功立业的愿望。全诗语言精练,风格刚健,诗人用寥寥数笔,就形象地描绘出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胜利者的骄傲神态,生动地塑造了战士英姿飒爽和勇猛善战的形象。

45、“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”,诗人在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,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。在唐代,西边有吐蕃,北边有突厥,当时的青海是唐军和吐蕃多次交战的地方,而玉门关外就是突厥的势力范围,所以这两座城池是唐重要的边防城。

46、不破楼兰终不还。

47、撩乱边愁听不尽,高高秋月照长城。

48、烽火城西百尺楼,黄昏独上海风秋。

49、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,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;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,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。

50、长云:多云,漫天皆云。

51、看着青海和玉门关,就使战士想到曾经在这两个地方发生过的战斗场面,不由心潮澎湃。可见这两句写景中包含丰富的感情,有戍守边疆将士们对边防的关注,有他们对自己能担负保家卫国责任的自豪,也有边疆环境恶劣,将领戍边生活艰苦的孤寂心情,种种感情都融进了这苍凉辽阔、迷茫昏暗的景象中。

52、扩展资料

53、从军行七首

54、【翻译一】

55、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

56、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。

57、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.

58、胡瓶落膊紫薄汗,碎叶城西秋月团。

59、孤城:当时青海地区的一座城。一说孤城即玉门关。

60、从军行:乐府《相和歌辞平调曲》旧题,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。王昌龄作的《从军行》共七首,这里选入第四首。

61、据刘洁修考辨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这句话,按照语言发展运用的实际,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的语意本于顾炎武,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。

62、青海:即今青海湖。

63、《从军行》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。全诗意境苍凉,慷慨激昂,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。

64、【唐】李颀

65、大漠风尘日色昏,红旗半卷出辕门。

66、此诗作于盛唐时期。当时唐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,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,在诗人的作品中,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。此诗正是写在一次胜仗之后,反映的是唐军奋勇杀敌、激战沙场的事实。

【从军行古诗王昌龄全诗【精选66句】】相关文章

墨梅古诗配图图片精选50句

古诗草书书法作品图片34句

春节手抄报内容古诗精选88句

风的古诗画法图片优选好句180句

哪些古诗能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形象精选好句143句

古诗风的软笔书法作品92句

展开全文∨

相关推荐

备案号:滇ICP备2023009294号-20

网站地图